我们都知道买港险就是选产品选保司,那么香港保险,香港保险公司怎么选择好?9月即将结束,10月保司优惠即将结束!香港保险各大保司9月份优惠汇总!以下文章内容有点长,大家要耐心看下去,肯定对大家有帮助!
一、买港险,到底怎么选产品
我们可以先简单看下,现在港险市场的产品对比表:

是不是感觉,无从下手?结果符合预期,作用基本一致,大概这款产品能比其他产品提前数年实现6.5%的复利增长。但是那个产品复归红利更优厚,领取更显著,众人追求的是双向收益,我们挑选时却愈发犹豫不决。
还有个最重要的前提是,产品的对比都是按照分红实现率100%来测算的在一种没有保障、难以预料的状况下比较产品,坦白说仅仅能当作参考。
二、选港险就是在选保险公司
分红实现率逐年不同,就算该产品近期表现不佳,或许来年能再度领先,因此一味的比预期收益对新手来说没啥意义,还要看保险公司是否有分红能力,是否愿意分红给大家。在购买产品时,大家必须对公司背景有充分认识,这样才能协助快速挑选到最匹配的产品。
今天这篇文章,我会从保司的抵御风险能力,其分红稳定性,投资风格,还有未来盈利能力,这四个方面,对众多保险公司进行全方位剖析。大家了解之后,便会明白哪家公司更符合你的偏好,更能契合你的资产需要。
香港保险公司的大概情况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先对香港保险公司的大概情况做个简单的梳理,方便刚接触港险朋友们对后面内容的理解。香港不大,但是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头部保险公司,总共有157家,但并不需要我们挨家挨户地去测评,我们只需要选排名靠前的几家保险公司就行。

按照股东背景,可以简单分为3类:
外资公司:友邦、安盛、宏利、保诚、永明、安达、忠意(主要业务不是储蓄险),规模大、历史久,投资经验丰富,实力很强;
港资公司:富卫、万通、周大福、立桥,虽没有外资规模大,但胜在产品灵活,功能多,性价比高,香港本地人很喜欢买;
中资公司:国寿海外、中银香港、太平香港、太保香港,虽入驻香港时间短,但是背靠央企,后台很硬,安全稳定,能对接内地养老社区,近年在香港影响力越来越大。
所以,香港保险市场能做到亚洲第一,全球第二,不是没有理由,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头部公司,还需看大家的喜好,我们接着看。
第1、抗风险能力对比
稳妥吗?能否持续经营?我们轻易就花费几十万至一百万那么多钱购买香港的保险产品,安全性始终是我们选择保险公司的第一关注点,因此我将保险公司抵御风险的水平列在首位考量,要评估这类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优劣,该怎么做?看3个指标——偿付率、信用评级、历史和规模。

1,偿付率。
理解为保险公司还债的能力,就是作为一个保险公司,保司要把其名下所有保单都去理赔一遍评估该机构的财力能支持多大范围,香港方面设定了150%的界限,一旦低于这比例,监管机构就会禁止其拓展新业务。
各大保险公司的2024年偿付能力数据已全部汇总,可供大家参照比较。综合来看,偿付率高说明履行保单赔付能力强,现金流充足。不过并不是越高越好,你看立桥人寿的偿付率高达1300%,而保险巨头安盛只有216%,但这并不能说立桥比安盛更安全。
立桥人寿其整体市场占有率相对有限,因此为1300%偿付率所需准备流动资金并不会非常庞大;即便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过高的偿付比率,或许代表其积压大量闲置资金,虽安全性较高,但这些资金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自然会导致利润创造能力下降。所以关于偿付率,我们只要看是不是合格就行了。
2,衡量抗风险的指标是信用评级。
各家保险公司的评级我也都汇总了,一般来说,在三个主要评级机构里,只要有一两个给出了A级评价,就表明该保险公司的信用良好。
3,保险公司的规模和历史。
根据上表的资产规模和历史,可以明确了解每家公司的实际实力,规模达到千亿和规模达到百亿的企业存在显著差异,拥有百年品牌和新兴企业是不同的。
像友邦、宏利、安盛、永明、保诚这些大公司,手握千亿资产,立足香港超百年,品牌实力无可厚非;
而安达、忠意,资产庞大,历史悠久,主要经营财产险和团体险,因此在储蓄险领域并不耀眼,不过安达的年金险产品却相当出色。
富卫、立桥这些仅有十多年历史的初创企业,在体量上难以与那些老牌公司相提并论,不过它们也有过人之处,如立桥的短期固收产品就经营得相很好......
总之在这个环节所有人都会看到,这些保险公司抗风险的能力都非常强,安全方面无需过多忧虑。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香港保险市场不是想进就能进,能经营到今天的保司都有刷子的,无非就是80分和90分的差距,我们只需优中选优。
第2,分红稳定性对比——考验心态部分
这部分非常关键,保险公司把产品描述得再精彩绝伦,即便把预期收益说得再引人入胜,最终能否兑现承诺,关键在于这个分红实现率。
对于这部分,我们主要看两方面,一是保险公司的分红水平,二是分红的波动性。
部分保险公司产品分红实现率介于60%-120%,另一些保险公司产品则在5%-300%,前者显然更为平稳,不过其回报预期不会带来太多惊喜,而后者尽管起伏幅度显著,但收益上限更高。尽管预计的6.5%回报率,若能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很有可能达成,然而在实现期间,收益波动的大小也非常考验心态。
要评估保险公司的分红情况,必须先掌握其分红实现程度,然后才能根据个人偏好选择合适的公司,这个选择过程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考量。之所以没有计算总现金价值指标,是因为该指标会模糊分红的不稳定性,而分红实现率更能反映实际派发的分红情况。特别是,若你格外在意“提取”,那么一定要专门关注复归红利的实现率水平:永明、万通、周大福、富卫产品,其复归红利的占比比较高,假如复归红利的实现率数据同样出色,那就相当理想。

从6-10年以上保单分红实现率,评级各大保司排名值得参考!

若你更看重长期持有,那么就着重关注终期红利的实现率:富卫、忠意、立桥、太保、太平过往产品不多,即便全部达到100%,其参考价值也有限,因此排除掉。剩下的产品里,大概可以分为2类:
第1类:表现稳,波动小,多年数据扎实,比如友邦、安盛、宏利、永明这些老牌大保司,更长周期:安盛、友邦、中国人寿更值得关注,万通、周大福、国寿、中银这些相对小点的保司也还算稳健。
第2类:平均水平不错,但个别年份或产品波动明显,典型的代表就是保诚。
保诚分红实现率平均尚可,不过波动大也看到,好的年份特别好,差的特别差,这源于它没有采用平滑机制的分红策略有关,它完全跟着市场走,因此若追求稳定,对于保诚的波动要谨慎选择,这需要一定的承受力。
第三、投资风格——保司赚钱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上一轮的筛选,我们搞定了兜底的问题,再来就是赚钱的能力,这就取决于保司的投资策略了。
关于保司投资策略,我们主要看2个部分,分别是投资配比和投资分散度。

首先是投资配比,保险公司通常会披露各类资产的大致配置情况,通过分析不同资产的投资组合比例,能够判断该公司的投资取向如何激进型、稳健型还是保守型。
由于保司大多都是投资债券,所以我一般会根据保司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去给他们划分风格,像权益类低于5%内的归类保守型,超过5%的则划分为稳健型,20%以上归属激进型。
比如说宏利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较高,权益类资产占比较低,仅占六分之一,其余部分则投向了不动产以及农业等非传统领域,这样的分配方式可归类为稳健型。
再比如说保诚的权益类的投资占比是49%,那它就是激进型。

国寿的权益类投资占比在2%左右,它就是保守型:

这部分只是大致归类,比如友邦,权益类资产在其投资组合中占24%,友邦却将其归为稳健型,因为友邦的债券投资管理方式相当可靠。
激进式方法在市场状况良好时能取得极为出色的成果,但在市场表现不佳时则会出现剧烈的起伏,两者之间的差距十分显著。
稳健型的波动就小一点,在求稳的前提下尽量的去追求收益;
保守型,我只想安安稳稳。难说哪种投资方式更合适看个人的偏好。
最后是投资的分散度保险公司的资金配置遍及全球,若将投资过度集中于单一区域,极有可能遭遇风险,例如天灾或地缘政治动荡等,这会干扰投资回报。
这些保司的投资分布,我也都整理出来了,大部分保司还是适度分散,合理集中其资产配置情况,例如安盛发源于法国,它的资本投向分散全球,但67%投往了欧美地区。
万通,股东是美国企业,投资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区......

不过亚太新兴市场的债券利率普遍没有欧美地区高,友邦的利息收入会更有压力一点,这可能也是友邦的产品复归红利占比少的原因。
结合上一部分不难看出,分红实现率是保司投资风格的具象化,每一款港险产品的基因里都深深的烙印着保司的特质。
第四、着眼未来——各家保司持续赚钱的独门秘籍
现在利率下行几乎已经成了共识,香港保司大部分的资产都流向了债券,利率下行意味着债券的利息也在下滑,那保司怎么保证赚的钱跟以前一样多,甚至是比前更多呢?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保司应对方案。
友邦:拉长债券周期;
保诚、国寿海外:增配权益类资产;
安盛、宏利、永明:增加另类投资。
1、先说友邦
香港持有多少年才能赚?有3个重要节点需要说明:
香港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平均周期是12-15年(比如持有15年期美债、10 + 年的基建 REITs 等),这意味着15年才能完整兑现一轮资产的投资收益,即使中间几年有什么经济危机、金融波动,也能靠长时间的持有,来磨平损失,所以保司投资债券的到期时间与投保人持有时间越匹配,越能减少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那我们买储蓄险通常需要持有 10 年以上,友邦由此拉长债券投资周期,比如2023年,到期时间超10年的债券占比达73%,远高于2013年的48%。

(友邦)
这样做能提前锁定长期利率,提升投资确定性。
受规模和资金限制,小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安盛等巨头超5年到期债券占比也仅才72%,

(安盛)
内地保司就更不用说了,平均周期是6-8 年。
可以说,友邦在债券投资这一块,确实是做到了其他公司做不到的程度。
2、再说保诚和国寿海外
香港保险市场要论收益,中资保司的产品没几个拿得出手的,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保证收益高,美式分红做得好,直通养老社区等等。但是保证收益高意味着低利率环境下投资压力更大。
比如国寿的老产品傲珑创富,是美式分红,对现金流要求很高。过去靠利率4.5%的美债还能支撑,可未来低利率环境却不一定撑得住。 所以之后的国寿新品傲珑盛世改成了英式分红,提高了权益类投资占比,收益更高。
不过中资保司总体风格还是保守的,未来哪怕是翻个倍,这个比例也是很保守的存在。
再说说保诚,它投资是挺激进的,分红险里权益类比例能到50%,但买的人不少,可能是因为虽然短期波动大,但长期分红拉通来看还是挺不错的。所以如果你有耐心,给保诚足够的时间,它是可以争取给你一个合理的回报的,当然如果你比较重视持有的体验的话,那就可以pass掉了。
3、增加另类投资的代表就是安盛和宏利
什么叫另类资产?就是剔除到主流的股票、债券等资产,比如说房产、农田、林地、公共基础设施等等,都可以划分为另类资产。 安盛投了不少的房地产、基础设施、私募股权、林地改造项目,这些投资其实很符合现在主流的ESG的投资理念,就是专门找那些既赚钱又对社会有好处的投资项目,不仅能获得不错的回报,还很受政府欢迎,安全性也高。

很多保司都是这几年才开始关注ESG,但是安盛在07年开始就开始布局这个板块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安盛并不是追随市场,而是做到了引领市场的趋势。宏利虽然没有像安盛这么早的布局另类投资,可这些年来也是后来居上,对另类投资的重视相比安盛有过之而无不及。 根据年报信息,宏利4000多亿加元的资产当中,除了债券和股票,剩下的几乎三到四成全部都是另类资产,在ESG投资的金额更是达到了398亿美元。
为什么两大巨头保司都在重金投资呢?还是因为这类资产跟债券、股票等资产的相关性非常的低,这就意味着在市场产生动荡的时候,适当的另类资产比例,可以带来更稳定甚至是逆向的回报,并且可以大大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是很有性价比的应对方式。
三,总结:选择合适自己保司和产品,主要看资金未来的规划
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心里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公司,我们梳理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大公司果然是大公司,各种数据一对比下来,家底真的挺重要。 除了激进的保诚之外,友邦、安盛、永明,安达都是各方面表现都很棒的公司。
👉首先求稳的话就选友邦
友邦的品牌历史跟其他国际大保司相比不落下风,抗风险能力好,每一步都走的很稳妥。 而且它家的产品环宇盈活最近卖得挺好的:公司靠谱的前提下,产品表现也不错,所以第一次接触港险的朋友,我觉得可以考虑考虑。
👉其次稳中求进的可以选安盛和宏利
宏利资产规模很大、投资策略也很稳健,而且它家的网红产品宏挚传承上市以来收益一直都是市场第一梯队,之前总有人说这款产品激进,但是了解背后的公司之后,大家还会这么觉得吗?
👉还有安盛,它是香港市场规模最大,资历最老的保司,算是班里的大学霸,不过它家最近的产品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说的,等之后有好的产品,我会给大家推荐推荐。
👉最后想早点领取的,首选永明
永明的万年青星河系列2最近也是很火,复归红利占比高,保证收益也高,注重提取功能的朋友,可以重点看看。
有疑问直接联系,会根据你的情况,个性化一对一规划!
- 2025-09-27深度解析:香港保险,香港保险公司怎么选择?
- 2025-09-26香港储蓄险“567”提取含“水”量超标!适合的选择“牛”!